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迅 > 保健新视点
编号:12002827
维护健康绝不能单靠药物 科学生活方式可化解健康危险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30日 《当代健康报》 2010.09.30
     ■ 本报记者 晨露

    近日,原卫生部副部长、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在济南参加活动时,再次强调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话:“我国十三亿人口决不能靠药物维护健康!”

    针对前不久备受关注的超级细菌,殷大奎解释说,这根本就不是新的传染病,而是耐药细菌。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为了健康与微生物作斗争。医院使用的抗菌素从单一的到广谱的,从几万单位到几十万单位,却并没能让耐药菌消失:耐药大肠杆菌、耐药结核菌、耐药葡萄球菌等等依然存在并且肆虐。结核病这种古老的疾病依旧是造成现代公共卫生问题。“可见,消灭并不是对付细菌微生物的办法,也许和平共存才有可能减缓它们的进化。人类并不是自然界最聪明的生物,人类在对待大自然过程中也确实并不聪明。”殷大奎认为,药物对抗并不是维护健康的好办法,只有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维护健康,同时才有可能改善慢性病患者的处境。

    在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大众健康主要问题,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也已经占到了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在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每10秒就有1个死于心血管疾病,30年里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殷大奎教授还列出一长串触目惊心的数据。
,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教授日前接受采访时也呼吁,大众应该将关注的重点从“疾病”转移到“健康”,当今社会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已由“细菌病毒”变成了“健康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本世纪急速蔓延的慢性病已不是由单独的细菌病毒感染所能导致的,而是由众多危险的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环境因素、医疗卫生系统因素、大众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的因素、心理状态和情绪等健康危险因素。正如有人认为,人体就像一部汽车。一个喜欢踩刹车的司机,他的车必然刹车片磨损较为严重,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势必造成什么样的身体,得什么样的疾病。慢性病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疾病产生、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慢性病又被称为生活方式病,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传播开来,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的朋友、家人往往会有相同的慢性病。

    “15年前发现得了糖尿病,7年前查出高血压,3年前又出现颈动脉硬化,另外还有冠心病、淋巴结肿大等,治病的药多得我吃都不敢吃,可这一身病又让我不知该怎么办?”这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在多次健康教育中遇到的最难回答的提问。显然,慢性病患者简单地依靠药物治疗,后果可能会越来越糟,甚至有人在治疗慢性病过程中肝脏肾脏都受到药物的严重损害。

    那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怎样才能化解健康危险因素呢?正如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不断强调的: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烟,少喝酒,好心态。殷大奎也说:“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做到合理搭配饮食,均衡营养,每天至少饮水1200毫升,大约六杯水左右,坚决不抽烟,能不喝酒尽量不喝。另外,拥有一个好心态也是相当重要的,不要将小事看得太重,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百拇医药